∣定義∣
失眠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一般包括睡眠時間、深度及恢復體力的不足。可以有入睡困難、醒來頻繁以及早醒等形式。
醫學上認為,凡以睡眠時間不足或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為主要臨床表現者,均可診斷為失眠。神經官能症、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更年期綜合症以及某些精神病等所引起的睡眠障礙亦屬於失眠的範疇。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人的正常睡眠,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轉化的結果。陽氣由動轉靜時,即為入睡狀態;反之,陽氣由靜轉動時,即為清醒狀態。一旦這種規律被破壞,就可導致失眠的發生。由於情志不舒、飲食不節、房勞過度、陰血耗傷、病後、年邁等病因引起的失眠症在臨床最為常見。

∣治療∣
 • 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的目的,在於調整人體使其陰陽能有規律地轉化,利用中藥補虛降火的特性來調理體質,嚴重者尚可於臨睡前以重鎮安神藥物來促進入睡與睡眠品質,期望能達到停藥後仍能保有優質睡眠的境界。
 • 針灸治療
可激發經絡之氣,調整臟腑機能,虛証用補法,實証用瀉法。針刺時間以下午與晚間睡前為佳。選擇神庭、太陽、安眠穴、合穀、三陰交、印堂、神門、足三裏、百會、四神聰等穴位,以手法運針或以電針治療失眠臨床有良好效果。
 • 外敷療法
將藥物敷於手、足心,通過局部血液循環,藥物可以得到良好的吸收且藥物作用於手足心穴位,還可以起到穴位治療的作用。常用藥物有:生龍骨粉、珍珠粉、琥珀粉、黃連末、生半夏末、肉桂末、朱砂、大黃粉、五味子末等。
 • 按摩治療
使用推、揉、按等手法可以起到調理氣血,舒經活絡,平衡陰陽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治療失眠。臨床常用穴位有:五臟俞、膻中、中脘、氣海、足三里、印堂、上星、頭維、百會、風池、肩井…等。同時也可根據不同的病因分別採用按摩頭部、頸部、搓脚掌、揉膝、揉腹等治療,以達到疏通經絡的目的。
 • 拔罐療法
選擇背部督脉,以閃火法拔罐或走罐至皮膚潮紅或紅紫為度。每次10~15分鐘。有活血通經,補虛瀉實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恢復正常的睡眠。
 • 耳穴貼壓法
取穴:神門、皮質下、交感、心、腦…。用耳穴壓痛棒在所選穴位上尋找敏感點,再用膠布以王不留行子對準穴位貼緊並稍加按壓。每日按壓2~3次,以按壓至耳廓發熱、發脹為度。3天更換1次。
 • 足浴療法
可根據病情選擇棗仁、生地、夜交藤、遠志、紅花、磁石、龍骨、桃仁、黃連、黃芩、山梔等中藥,水煎去渣,將雙足浸于藥液中。每晚睡前浸泡,每次30分鐘。

∣預防調護∣
失眠患者應減少憂慮,使心情舒暢,精神放鬆;睡前不宜飲濃茶等刺激之品,並盡量設法避免噪音、適度運動、規律作息,養成睡前少說話、少思考、少飲食,並禁煙、禁酒、禁濃茶,臨睡前還可用熱水泡腳,只要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ts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