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容易不適,體質調理可解

人體本身存在有“自我調控(修復)機制”,它的功能是協助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與動態平衡,使之達到健康不易生病的狀況。例如同時感冒,有人三、兩天便自然痊癒;有人打針、吃藥並經過十多天的休息卻仍有殘留症狀,幾個禮拜甚至數個月都還好不了。這種同樣生病卻有著不同的結果,就在於每個人身體“自我調控(修復)”的能力高低,也就是中醫所謂的“體質”差異。

“體質”是與生俱來的,但常會因年齡或後天的環境、飲食、生活習慣而產生變化。例如隨著年歲的增長,受了傷的傷口便漸漸較難癒合;而若長期熬夜或開刀後,常易感到疲倦怕冷或變得更容易生病;也有些婦女在生了小孩後容易腰痠背痛或月經開始不規則…等;這些都是“體質”---也就是身體“自我調控(修復)機制”出現了狀況所致;按現代醫學的分類,這個機制涵蓋了免疫、內分泌與自律神經…等系統的範疇。

前陣子有一項調查顯示,台灣女性平均一周有3.3天身體出現不適,超過三分之一有焦慮、易怒等心理困擾,平均每4位女性就有1人有頭痛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婦科主治醫師曹榮穎認為這都和體質有關,亦即因為女性特有的子宮、卵巢等器官跟免疫、內分泌與自律神經系統息息相關所致。例如有的更年期婦女潮熱、盜汗、胸悶、心悸、失眠、頭痛、終日煩躁不安而到處求醫,於逛過醫院各科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老化而使“自我調控(修復)能力”變差所致;再如有的女性白帶異常增多,經反覆治療,卻是有吃藥或用塞劑時症狀得以好轉,一旦停藥,症狀又再度復發甚至更加嚴重,這通常是因為“體質過於溼熱”(水分代謝能力較差),導致生殖道的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受到感染所造成;再如現下許多不孕夫妻,於各種現代醫學檢查後均無任何異常,但就是難以懷孕,而經過中醫診察後,常發現是“體質偏頗”(如腎虛、脾虛、陰虛火旺…)的緣故;諸如此類,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質調整後,多可得到不錯的改善。

中醫認為“體質”是可以經由運動、食療甚至藥物治療而得到改善的,亦即所謂的“體質調理”,傳統中醫藥治療在這方面尤有其長。中藥治療的目的是在協助這“自我調控機制”維持身體正常運作與恆定,以清除致病因子並加速重建或修復受損的生理功能。因此曹醫師特別強調:當婦女朋友們已被明確診斷出某種疾病時(如骨盆腔炎、更年期症候群、經前症候群…),當然可藉助中醫藥治療而解除症狀;但若常自覺身體不太對勁(如反覆感冒、白帶遷延不癒、月經紊亂、不明原因流產或不孕、經痛加重、焦慮、疲倦、食慾不振、難以入眠…),卻查不出根本原因時,更可經由中醫的體質判斷與調理來消弭這些異常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ts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